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01 / 02

青岛储能院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 ---从基础研究到全海深电源应用示范

02 / 02

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海洋氢能与锂资源协同开发取得系列进展

为了攻克海水制氢和提锂领域的诸多难题,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海水制氢与提锂“一体化”膜反应器串联平台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聚合物离子膜对溶剂和溶质离子的多重解耦特性,从电解槽空间设计这一关键环节入手,巧妙地控制阴阳离子和水相的流向与空间分布,成功实现了无海水前处理过程的直接海水制氢-耦合提锂技术路线。

青岛能源所崔光磊/赵井文、北化工邱介山,发表Angew.!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赵井文和北京化工大学邱介山等提出了一种BPM介导的零间隙电解槽,以实现无电解质的DSS,而不影响操作的耐用性和效率。研究人员通过将独立的CEM和BPM组件结合,中间有毛细管力驱动的海水供应,实现了从海水中有效地取水,避免了电解过程中有害的离子干扰。

中科院青能所崔光磊、赵井文EES重磅揭示:相比锂电,钠电更不安全!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赵井文团队通过从Ah级电池到电池组件微观结构的多尺度等效分析,研究发现,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的热安全性较差,其根本机制在于负极中阳离子存储的化学环境差异。

突破储能新纪元:基于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分布式光储一体机正式交付!

近日,我司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钠电储能产品成功完成首批客户交付,迈出了绿色能源普惠的重要一步。该产品以我们精心设计的固态钠离子电池为核心单元,为用户提供超高安全能量。光储一体机采用市场主流的水平堆叠式设计,具备灵活扩容,快速安装、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为用户提供单柜5-25KWh的清洁电力能源。产品支持离、并网运行,可选择多种工作模式,单机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6KW,为用户带来稳定、可靠、智能的绿色能源体验,适用于家庭节能、别墅备电、阳台经济、数据中心及无电孤岛等多种应用场景。

​青岛赛锂达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受邀参加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暨世界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成果展示活动”于2024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宜宾举办,同期举办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出行展览会。 青岛赛锂达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本次展览会,我司于本次活动主要展示了第四代固态电池技术,以及在我国深海探索和深海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等。

“鳌山论坛”——“海洋能源与资源化学” 发展战略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4年8月12—13日,由崂山实验室主办,崂山实验室健康海洋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部、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承办的“海洋能源与资源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崂山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召开。大会以“发展海洋能源与资源化学,催生海洋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建设海洋强国的新动能和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