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01 / 02

青岛储能院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 ---从基础研究到全海深电源应用示范

02 / 02

青岛赛锂达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崔光磊领衔!青能所张舒&山师大刘涛AM | 高容量合金负极实现耐用的全固态锂电池!

2025年7月15日,青岛赛锂达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崔光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张舒,山东师范大学刘涛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题为《Creep Localization Empowering High-Capacity Alloy Anodes for Durable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的论文

赛锂达储能产业研究院,中科院青能所崔光磊团队,一天3篇AM!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张焕瑞团队开发了一种受生物启发的压电应力缓冲层,用于解决硅氧化物(SiOₓ,0 < x < 2)负极面临的巨大体积膨胀、快速容量衰减和不理想的倍率性能等问题。

青岛市固态电池产业联盟产学研交流会举办

5月30日,青岛市固态电池产业联盟产学研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举行。会议由联盟理事长、青岛赛锂达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崔光磊研究员主持,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卞疆出席活动并致辞,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企业家代表出席活动。

青岛储能院在高能锂电池粘结剂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随着锂电池技术向高能量密度方向演进,高比容量电极以及干法电极技术备受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作为锂电池电极的核心组分—粘结剂材料,其结构优化对提升电池综合性能发挥着关键作用。青岛储能院在高性能电极粘结剂开发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相关研究覆盖液态/固态锂电池多场景技术应用,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粘结剂关键材料技术体系。

梅赛德斯-奔驰开启固态电池路测

2025年2月,基于梅赛德斯-奔驰全新固态电池测试项目打造的测试车,开启道路测试。这台固态电池的电芯,由行业顶尖合作伙伴Factorial Energy提供,整套电池系统则由梅赛德斯-AMG高性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HPP)的F1技术专家联手打造,能量密度超越同级,45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超越同侪。搭载该套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续航里程增加25%,单次充电可轻松行驶1000公里,在安全、效率、轻量化等方面均实现了行业突破。

700 Wh/kg二次电池原生转化路径的新发现

近日,青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700 Wh/kg二次电池技术路线实现新突破。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崔光磊研究员带领董杉木研究员、陈国栋博士等人首次对商用SOCl2电池的充电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详细阐述了各阶段容量贡献的来源和反应机理,并验证了制约电池可逆的关键因素。借助原位光谱和色谱技术,该工作首次在Li-SOCl2电池原生体系中观测到了LiAlCl4·xSO2物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