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01 / 02

青岛储能院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系列阶段性进展 ---从基础研究到全海深电源应用示范

02 / 02

冰山一角与全貌:全固态电池如何走向量产?

在规模应用和批量生产的目标推动下,固态电池的研发与制备进程不断加速。截至2024年5月,包括广汽、上汽在内的多家车企已将“全固态电池量产”这一关键节点提前至2026年,市场热度随之升高。然而,在量产真正到来之前,市场对固态电池的态度依旧是期盼与怀疑并存。系统层面如不同技术路线的争鸣、量产快慢的差异,...

全固态电池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

在科研领域,固态电池的发展聚焦于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大技术路线,每条路线的产业化之路都充满挑战。因此全球科研机构正集中力量,力求取得突破。这其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卓越的电导率特性和合适的软硬度,而被众多科研人员看好其前景。

分子催化助推700Wh/kg颠覆性二次电池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比能、高安全和长寿命成为二次电池技术开发的高科技竞争重点。目前研发中的商业锂离子电池已经逼近其天花板,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青岛能源所在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研究领域取得可喜成绩

近日,中国科讯发布聚合物固态电池论文及专利检索报告,对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的论文和专利发文机构及作者进行了分析。在发表文章方面,自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4日,青岛能源所的发文数量为71篇,位列全球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论文发文机构的第8位。在对该领域的论文作者进行分析中,青岛能源所研究员崔光磊以59篇的发文量排名全球第1位。在专利方面,对聚合物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发明人进行分析,崔光磊以35项专利排名第三。从文章和专利两个角度全面衡量,研究所目前处于国际并行水平。

青岛储能院在新型长寿命、高电压锌二次电池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

锌电池是一类以锌金属或锌氧化物为负极活性材料的储能体系,在电池发展历程中有不可磨灭的地位。锌具有资源丰富、高安全、成本低且多电子转移机制的优点,这使其体积比容量远高于锂。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新型高热稳定性锂盐用于下一代高能锂电池领域

如果说电解液是锂电池的“血液”,那么电解液中的锂盐犹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电解液中大多采用六氟磷酸锂(LiPF6)作为主盐,但LiPF6存在热稳定性差(<100℃),遇水极易分解等缺点,难以满足下一代高能锂电池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