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近年来电动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高能量密度储能材料成为科学研究的焦点。尽管传统的以石墨为负极材料的插层式锂离子电池在电子设备产品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它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其上限,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镁二次电池作为一种低成本、高安全的储能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日本丰田集团、欧盟“展望2020”科研计划等都在积极布局镁电池研发项目,足可见其重要性。
市场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续航里程的高度关注,驱动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升。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最常用的策略是开发新型高电压高容量正极材料(如镍锰酸锂,高电压钴酸锂,高电压三元材料等)或高容量的负极材料(如硅碳材料)。但是,这些新型电极材料与传统电解液、黏结剂的兼容性差,难以形...
随着电动汽车和移动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对提供动力能源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插入式原理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其上限能量密度,提升空间很小。相比较而言,以锂为负极的锂金属电池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基于传统液态电解液的锂金属电池存在SEI反复破裂和生成、锂负极体积膨胀、锂枝晶生长、死晶等导致的库仑效率低、电池阻抗增加和安全性问题等诸多挑战,所有这些限制了高性能锂金属电池的快速发展。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分重点专项2018年度立项结果,青岛能源所牵头申报的“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项目获批立项,实现了研究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的历史性突破。项目由研究所联合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1家单位共同申报。 固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日常生活对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近年来,涉及到锂离子电池燃烧和爆炸的安全事件频发,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成为科研的重点和热点。在锂电池安全性上,具有可燃性的聚烯烃类隔膜(也易热收缩造成电池短路)和液态有机电解质是商品锂离子电池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开发新型阻燃耐热收缩隔膜和阻燃型液态有机电解质是大幅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重要途径。